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制发《结婚证》等统一式样的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7 15:29:22  浏览:972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制发《结婚证》等统一式样的函

民政部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制发《结婚证》等统一式样的函
民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重庆、武汉、沈阳、大连、哈尔滨、西安、广州市民政局:
根据国务院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批准的《婚姻登记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在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我部设计制定了《结婚证》、《离婚证》、《夫妻关系证明书》、《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的式样;还设计了《结婚登记申请书》、
《离婚登记申请书》、《申请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申请出具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式样,现随函发去,请按所附《关于式样的说明》的要求安排印制。
为了避免浪费,各地原使用的《结婚证》、《离婚证》、《结婚登记申请书》、《离婚登记申请书》可继续使用,待用完后再更换新证。更换新证的时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并报民政部民政司备案。
附件一:关于式样的说明
一、规格:八种式样均统一用16开的尺码。即:《结婚证》、《离婚证》、《夫妻关系证明书》、《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为16开对折使用;《结婚登记申请书》、《离婚登记申请书》为16开正反两面使用;《申请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申请出具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为1
6开单面使用。(《婚姻状况证明》为16开,另加存根)。今后,结婚登记档案为《婚姻状况证明》和《结婚登记申请书》(复婚者加离婚证件或《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离婚登记档案为《离婚登记申请书》和《结婚证》或《夫妻关系证明书》。
二、内容、格式:八种式样的内容、格式全国统一。但是,在不改变统一栏目的前提下,对字体选择、字型大小以及美术加工等各地可自行设计。有的省、市提出,为便于与当事人取得联系,拟在申请书中加“电话号码”一项,也是可以的。四种法律证件上的虚线,印制时可用隐线。


三、封皮的艺术加工和装璜,各地可自行设计。尤其是《结婚证》,可分高、中、低档三种或高、低档两种,以质作价。
四、《结婚登记申请书》说明中第七项“‘登记日期’应与当事人填写申请书的日期,以及颁发的《结婚证》日期一致”。这既体现了婚姻自由,也防止因审批时间长,造成在颁发《结婚证》时因一方不能到场而影响证件的法律效力。《离婚登记申请书》的“登记日期”则不要求与申
请日期一致。这是因为,在审查和调解期间,其婚姻关系事实上仍然存续。但应与颁发的《离婚证》日期一致。
五、要求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或《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需持单位证明到原婚姻登记机关填写申请书(见式样七、八)。
六、《结婚证》等四种法律证书必须按《办法》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民政厅(局)印制;四种申请书的印制单位由上述机关决定。
七、四种法律证件在使用汉字的同时,是否加印当地通用的民族文字,由民族自冶地方的自治机关决定。
附件二
〔式样一〕
结 婚 证
××省(自治区、市)人民政府印制

结 婚 证
字第 号
__________(年 月 日出生)和________(年 月 日出生)申请结婚,经审查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准予登记,发给此证。
----------------------------
| |
| |
| 双方半身免冠照片 |
| |
| |
| (加盖婚姻登记专用章钢印) |
| |
| |
|--------------------------|
| |
| 持证人: (男、女)|
| |
----------------------------
发证机关:
发证日期:
附件三
〔式样二〕
离 婚 证
(发证机关印)
××省(自治区、市)人民政府印制

离 婚 证
字第 号
______( 周岁)和_______( 周岁)申请离婚,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
和国婚姻法》关于双方自愿离婚的规定,准予登记,发给此证。
----------------------------
| 子女安排 | |
|----------|---------------|
| 财产处理 | |
|----------|---------------|
| 其它协议 | |
|----------|---------------|
| 结婚日期证件字号 | 字第 号 年 月 日 |
|----------|---------------|
| 持证人: | (男、女)|
----------------------------
登记机关:
发证日期:
附件四

〔式样三〕
夫妻关系证明书
××省(自治区、市)人民政府印制

夫妻关系证明书
字第 号
根据婚姻登记档案记载,________和_______已于 年 月 日在_______(县、市、
区)_________(乡、镇、街道办事处)依法登记结婚(结婚证 字第 号)。因原《结婚证》丢失,特出具此证。
本证明书与原《结婚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
| |
| 一方或双方半身免冠照片 |
| |
| (加盖婚姻登记专用章钢印) |
| |
|-----------------------------|
| | 姓名 | (男、女) |
| 持 |-------|-----------------|
| 证 | 出生日期 | 年 月 日 |
| 人 |-------|-----------------|
| | 工作单位 | |
| | 或现在住址 | |
-------------------------------
出证机关:
出证日期:
附件五

〔式样四〕
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
××省(自治区、市)人民政府印制

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
字第 号
根据婚姻登记档案记载,_____和______已于 年 月 日在____(县、市、区)____
__(乡、镇、街道办事处)依法登记离婚(离婚证 字第 号)。因原《离婚证》丢失,特出具此证。
本证明书与原《离婚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
| | | | 男 |
| | | 姓名 | ( ) |
| | | | 女 |
|持| |------| |
|证| | | |
|人| (加盖钢印) | 出生日期 | 年 月 日 |
|照| | | |
|片| |------| |
| | | | |
| | | 工作单位 | |
| | | 或现住址 | |
| | | | |
|-|-------------------------------|
|子| |
|女| |
|安| |
|排| |
|-|-------------------------------|
|财| |
|产| |
|处| |
|理| |
|-|-------------------------------|
|其| |
|它| |
|协| |
|议| |
-----------------------------------
出证机关:
出证日期:
附件六

〔式样五〕
结婚登记申请书
我俩自愿结为夫妻,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请准予登记,发给《结婚证》。
---------------------------------
| 姓 名 | | |
|-----------|---------|---------|
| 性 别 | | |
|-----------|---------|---------|
| 年 龄 | | |
|-----------|---------|---------|
| 出生日期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民 族 | | |
|-----------|---------|---------|
| 籍 贯 | | |
|-----------|---------|---------|
| 现在住址 | | |
|-----------|---------|---------|
| 工作单位 | | |
|-----------|---------|---------|
| 职 业 | | |
|-----------|---------|---------|
| 婚姻状况 | | |
|-----------|---------|---------|
| 居民身 | | |
| 份证编号 | | |
|-----------|---------|---------|
| 再婚或复婚者 | 字第 号 | 字第 号 |
| 离婚证件字号 | | |
|-----------|---------|---------|
| 有无未经治愈的 | | |
| 麻风病或性病 | | |
|-----------|---------|---------|
| 双方有无直系血亲或 | | |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 | |
|-----------|---------|---------|
| 备 注 | | |
---------------------------------
------------------
| 双方半身免冠照片 |双方申请人签字或
| |盖章、按指印:
| | _______
| (加盖钢印) | _______
------------------ 年 月 日

审查处理结果
----------------------------------
| 提 | |
| 供 | |
| 证 | |
| 件 | |
| 情 | |
| 况 | |
|-----------|--------------------|
| | |
| 审 | |
| 查 | |
| 意 | |
| 见 | |
| | |
|-----------|--------------------|
| 登记日期 | 年 月 日 |
|-----------|--------------------|
| 结婚证字号 | 字第 号 |
|-----------|--------------------|
| 承办机关及婚姻 | |
| 登记员签字 | 年 月 日 |
|-----------|--------------------|
| 领证人签字或 | | |
| 盖章、按指印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说明:(一)本申请书正面各栏由双方当事人如实填写。如不会写字,可委托承办人代写。但申请人双方必须分别签字或盖章、按指印。
(二)申请书背面各栏由婚姻登记员填写。
(三)“职业”栏内填“干部”、“工人”、“教师”、“军人”、“市民”、“农民”。
(四)“婚姻状况”栏内填“未婚”、“离婚”、“丧偶”。
(五)如申请人曾结(离)过婚,并生有子女的应将子女姓名、年龄、抚养责任如实填写在备注栏内。当事人取不到持证件的,要写明原因。
(六)“登记日期”应与当事人填写申请书的日期以及颁发的《结婚证》日期一致。
(七)未实行居民身份证的地区,在“居民身份证编号”栏内填户籍证明。
附件七

〔式样六〕
离婚登记申请书
我俩自愿离婚,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双方自愿离婚的规定,对有关问题已作出妥善处理,请准
予登记,发给《离婚证》。
---------------------------------------
| 姓 名 | | |
|----------|------------|-------------|
| 性 别 | | |
|----------|------------|-------------|
| 民 族 | | |
|----------|------------|-------------|
| 出生日期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籍 贯 | | |
|----------|------------|-------------|
| 现在住址 | | |
|----------|------------|-------------|
| 工作单位 | | |
|----------|------------|-------------|
| 文化程度 | | |
|----------|------------|-------------|
| 职 业 | | |
|----------|------------|-------------|
| 居民身份证编号 | | |
|----------|--------------------------|
| 结婚证字号、日期 | 字第 号 年 月 日 |
|----------|--------------------------|
| 离婚原因 | 子女安排 | 财产处理 | 其它协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双方申请人签字或盖章、按指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审查处理结果
----------------------------------
| 有 | |
| 关 | |
| 单 | |
| 位 | |
| 调 | |
| 解 | |
| 意 | |
| 见 | |
|-----------|--------------------|
| | |
| 审 | |
| 查 | |
| 处 | |
| 理 | |
| 结 | |
| 果 | |
| | |
|-----------|--------------------|
| 登记日期 | 年 月 日 |
|-----------|--------------------|
| 离婚证字号 | 字第 号 |
|-----------|--------------------|
| 婚姻登记机关及 | |
| 婚姻登记员签字 | 年 月 日 |
|-----------|--------------------|
| 领证人签字或 | | |
| 盖章、按指印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说明:(一)本申请书正面各栏由双方当事人如实填写。如不会写字,可委托承办人代写。但申请人双方必须分别签字或盖章、按指印。
(二)申请书背面各栏由婚姻登记员填写。
(三)“职业”栏内填“干部”、“工人”、“教师”、“军人”、“市民”、“农民”。
(四)未实行居民身份证的地区,在“居民身份证编号”栏内填户籍证明。
(五)“登记日期”应与颁发的《离婚证》日期一致。
附件八

〔式样七〕
申请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
我与 于 年 月 日在贵处登记结婚。现因 申请出具《夫妻关系证明
书》。
申请人签字或
盖章、按指印:
年 月 日
-------------------------------------
| 查 档 案 情 况 (档案 字第 号) |
|-----------------------------------|
| 姓 名 |男: |女: |
|---------|----------|--------------|
|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 结婚证字号及 | |
| 登记日期 | 字第 号 年 月 日 |
-------------------------------------

审 查 处 理 结 果
------------------------------------
| | |
| 出证理由 | |
| | |
|----------|-----------------------|
| | |
| 所在单位意见 | |
| | |
|----------|-----------------------|
| | |
| 处理结果 | |
| | |
|----------|-----------------------|
| 出具证明书 | |
| | 字第 号 年 月 日 |
| 日期、字号 | |
|----------|-----------------------|
| | |
| 取证人签字 | 年 月 日 |
| | |
------------------------------------
承办机关:
附件九

〔式样八〕
申请出具《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
我与 于 年 月 日在贵处登记离婚。现因
申请出具《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
申请人签字或
盖章、按指印:
年 月 日
-------------------------------------
| 查 档 案 情 况 (档案 字第 号) |
|-----------------------------------|
| 姓 名 |男: |女: |
|---------|----------|--------------|
|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 离婚证字号 | |
| 及登记日期 | 字第 号 年 月 日 |
-------------------------------------

审 查 处 理 结 果
------------------------------------
| | |
| 出证理由 | |
| | |
|----------|-----------------------|
| | |
| 所在单位意见 | |
| | |
|----------|-----------------------|
| | |
| 处理结果 | |
| | |
|----------|-----------------------|
| 出具证明书 | |
| | 字第 号 年 月 日 |
| 日期、字号 | |
|----------|-----------------------|
| | |
| 取证人签字 | 年 月 日 |
| | |
------------------------------------
承办机关:



1986年5月1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容摘要: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指某人就某事而具有的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从而成为行政诉讼原告的法律能力。合理界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历史演变,通过对域外尤其是英美两国关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规定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建议:立法上明确阐述“法律上利害关系”标准起诉人是否具备原告资格;扩大“合法权益”保护范围;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本身就意味着一定限制性质的存在。资格首先是一种许可,是对某人作或不作某事的许可;同时也是一种限制,规定了某人作或不作某事的边界。合理界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有必要本着反思精神,科学理解现行法律规定的原告资格标准,展望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模式。

  当前我国学者关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概念可谓见仁见智,其中尤以“条件说”和“利害关说” 影响最大。“条件说”在行政诉讼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流行范围较广。例如,“原告资格是个人或组织请求法院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所应具备的条件 ”;“所谓原告资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具备一定条件而取得的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行政诉讼的资格”;“ 所谓原告资格, 是指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行政诉讼原告”。在理论界莫衷一是时,我们有必要寻找权威观点的支持,在《布莱克法律大辞典》中, 原告资格是指某人在司法性争端中所享有的将该争端诉诸司法程序的足够的利益,其中心课题是确定司法争端对起诉人的影响是否充分,从而使起诉人成为本案诉讼的正当原告[4]。在这里,笔者认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指某人就某事而具有的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从而成为行政诉讼原告的法律能力。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关系到什么样的人能够提起行政诉讼并启动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程序,其实质是如何正确处理行政权和公民权、行政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一、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历史演变

  建国以来,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法律制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这一过程与我国行政诉讼的发展相一致,每一阶段的发展状况在大体上也是与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相适应的。

  (一)“无标准” 阶段(1949年-1982年)

  70 年代以前, 我国实行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个人的主体地位完全被抹杀,长期无民主法治可言。因此,此时我国尚没有孕育行政诉讼制度的土壤,当然也就无所谓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后来,实行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个人利益也开始受到重视,但是控制公权、保护私权的思想和法律都还处于酝酿阶段。所以,到 1982 年《民事诉讼法(试行)》颁布前的这一阶段,是我国原告资格的“无标准时期”。

  (二)“法律规定的标准” 阶段(1982年-1990年)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和政治民主都得到大力发展,但是行政诉讼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尚处于摸索阶段。此时建立行政诉讼制度已成必然,但还无法取得独立地位,原告资格问题也处于“摸索”状态,只能由各个法律法规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规定。

  (三)“合法权益标准” 阶段(1990年-2000年)

  80 年代中后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己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个人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建立独立的行政诉讼制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合法权益标准”也就顺应时代的要求而得以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相分离,取得了独立地位。该法第 2 条的规定在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上取消了“法律规定的标准”,代之以统一的、宽大的“合法权益标准”。与原有法律相比,《行政诉讼法》在立法的价值取向上已从保障行政权转变为保障公民权和保障行政权并重。

  (四) “合法权益与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用” 阶段( 2000年-至今)

  2000 年最高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涉及原告资格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受案范围和诉讼参加人两部分,“这应当视为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认识的一个新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义。”根据第 12 条“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规定,很多学者以“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为标准界定原告资格,但是仍有一些学者继续用合法权益”标准,于是出现了两者的并用阶段。

  二、国外有关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确定标准

  西方法治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放松原告资格严格限制的过程。以英美为例:美国司法审查诉讼中的原告资格标准实际上经历了从“权利侵害”标准到“法定损害”标准,再到“双层结构”标准,最后是“事实不利影响”标准的演变过程。美国40年代以前,规定当事人只能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才有起诉资格,而现在,当事人所主张的利益,只要有可能处于法律所调整或保护的利益范围以内,就有起诉资格。在英国,1978年以前的原告资格因救济手段不同而有所区别。当事人申请私法上的救济手段时,只能在个人权利受到公共机构的违法决定侵害时才能起诉。而申请公法上的救济手段由于以英王的名义提起,起诉资格的限制较宽,只要当事人的直接利益因公共机构的违法决定受到侵害,就有资格向法院起诉。另外,在公法上的救济手段中,对申请强制令的资格比申请调卷令与禁令的资格的限制更严,这种复杂的起诉资格对公民起诉很不方便。1978年最高法院新规则统一了申请公法上的救济手段和申请私法上的救济手段所适用的原告资格,方便了当事人的起诉。

  三、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在立法、理论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我国及英美两国关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规定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标准模糊。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条件众说纷纭。但是,不管各学说存在什么样的分歧,自从“法律上利害关系”这一概念明白引入原告资格的规则之后,它已经成为理论与实务共同的聚焦点,甚至成为考虑原告资格的核心。但是我国现行法律未能对“法律上利害关系”从司法审判的操作层面进行界定,按照通常观点,利害关系有直接与间接之分,也有切身利害关系与非切身利害关系之分。每一种解释都可能导致诉讼范围的伸缩,从而影响到公民权益的保障程度。

  (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合法权益”范围狭窄行

  政诉讼法第2条使用的概念是“合法权益”,但是11条又规定“认为侵犯其他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事实上第11条是对第2条作了限制性的规定。因此学界和实务界存在

  争议,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行政诉讼对原告资格上限于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争议,即除了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只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行政诉讼,而人身权、财产权以外的其他合法权益,如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利、政治权利、受教育权和劳动权等则不受行政诉讼的救济和保障。

  (三)原告只能以自身利益受到侵害为前提提起行政诉讼

  在我国根据目前法律的规定,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只有其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才具有原告资格,不能以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侵犯为由提起行政诉讼。实践中还有大量的为维护公益而提起的行政诉讼被法院以“无利害关系”为由拒之门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权对社会生活的介入越来越广泛,违法行政行为不公是对相对人利益的侵犯,也是对公共利益的侵犯,依法行政本身就是公共利益的要求,而且有时行政行为直接针对公共利益而无特定相对人,国外多数国家均规定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行政行为侵犯公共利益为由提起行政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失踪人的工作单位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失踪人的工作单位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的批复

1986年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鄂法〔1985〕民行字第14号《关于失踪人的工作单位能否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的请示报告收悉。经我们研究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三十三条所指的利害关系人,必须是与被申请宣告死亡的人存在一定的人身关系或者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宣恩县人大常委会为解决减员增补以及停发失踪人聂××的工资等问题,不宜作为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及我国劳动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