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山东省改造罪犯工作的若干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0:38:10  浏览:990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改造罪犯工作的若干规定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改造罪犯工作的若干规定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1990年12月27日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适应我省改造罪犯工作的需要,充分发挥劳动改造机关惩罚犯罪、改造罪犯的作用,促进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改造罪犯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劳动改造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之一,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机关。
劳动改造工作应当贯彻执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实行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劳动生产与政治、法律、文化、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罪犯改造成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守法公民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材。
第三条 劳动改造工作干警是人民警察的组成部分。劳动改造工作干警应当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执行。
第四条 劳动改造机关的狱政管理应当依法管理、严格管理、文明管理、科学管理,防止发生罪犯脱逃、凶杀、哄监闹狱等重大事故,对犯人应当分管分押分教,防止和避免相互教唆犯罪和传授犯罪方法。
第五条 劳动改造机关的管教工作,受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第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劳动改造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劳动改造机关使用管理的土地和其所拥有的设施、物资及其他财产,违者应依法处理。
第七条 对犯人的管教工作,应当正确执行政策,严格依法办事,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严格管理,禁止体罚虐待。
第八条 劳动改造机关应当加强对罪犯的政治、法律、文化、技术教育,把劳改场所办成改造罪犯的特殊学校。教育、科技、劳动部门应当给予支持和指导,其教育应当纳入成人教育计划,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对接受特殊学校教育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的罪犯,发给相应的文化证书和
技术等级、技术专业证书。
第九条 人民法院将罪犯交付劳动改造机关执行刑罚时,应当同时移送刑事执行通知书、判决书、罪犯结案登记表。
看守所将罪犯押送劳动改造场所时,应当同时移送羁押期间的主要表现材料。
第十条 劳动改造机关在刑罚执行中,发现罪犯还有余罪应当追究或者判决有错误时,应当及时转请有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处理。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在一个月内就是否立案作出答复。人民检察院或原判人民法院不予处理或处理不当时,可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处
理。
第十一条 劳动改造机关对罪犯提出的申诉,应当及时转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处理。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申诉三个月内就申诉是否有理作出答复。
第十二条 罪犯写给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或负责人的控告信件,劳改机关应当及时照转,不得以任何形式阻碍、扣压和打击报复。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对劳动改造机关提出的有期徒刑罪犯的减刑和假释,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裁定;对死缓、无期徒刑罪犯的减刑或假释,应当在三个月内作出裁定。
第十四条 对服刑期间又犯罪的罪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劳动改造机关应当密切配合,依法从重从快惩处。
对在服刑期间教唆犯罪和传授犯罪方法的罪犯,依法予以严惩。
第十五条 劳动改造机关追捕逃犯,各级公安、交通机关应当积极配合。需要拦截、检查车辆时,临近的公安检查站应当予以协助;远离公安检查站的,经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劳动改造机关可以临时设卡进行堵截和检查。
第十六条 罪犯保外就医,劳动改造机关应当严格依法审批。
对保外就医的罪犯,由公安机关委托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进行监督考察,基层组织或罪犯原所在单位应予协助;罪犯病愈应当及时通知劳动改造机关收监;发现其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依法追究。
第十七条 对罪犯的武装警戒看押统一由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担任。劳动改造机关对执行警戒看押任务的武装警察部队,实行业务领导。劳动改造机关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警戒看押工作。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劳动改造机关应当通力协作,密切配合,逐步完善对罪犯的考核奖惩办法。
第十九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积极支持和协助劳动改造机关共同做好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
第二十条 劳动改造生产应服从改造罪犯的需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其生产、财务、物资、能源和基本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关部门给以扶持和优惠政策。对资金不足、经济负担过重等困难较大的劳动改造机关,政府有关部门可适当给予补贴。电力部门应当确保劳动改
造场所的正常用电。
任何单位、部门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以任何形式和借口向劳动改造机关摊派或集资。对于违反国家规定的摊派或集资,劳动改造机关有权拒绝。
第二十一条 劳动改造场所的设置、撤销、迁移,由省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省人民政府决定。因国家建设需要迁移劳动改造场所,须提供不低于原有条件的场所和设施。
第二十二条 劳动改造机关应在罪犯刑满释放前一个月,将罪犯服刑期间的改造表现、生产技能,书面通知其释放后安置落户所在地的公安机关。
县以上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及有关单位,应当认真做好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应用中的问题由山东省司法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0年12月2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陕西省黄帝陵保护管理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黄帝陵保护管理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43号





  《陕西省黄帝陵保护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2009年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省 长:袁纯清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陕西省黄帝陵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黄帝陵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黄帝陵保护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黄帝陵保护区内从事保护、管理、建设、开发和经营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黄帝陵保护区北至黄帝陵陵冢以北海拔1021米高地南侧,东至刘家川以东的东山岭岭脊,南至汉代周家洼遗址北,西至老虎尾巴村西。

  第四条 黄帝陵保护区分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是指黄帝陵园、轩辕庙院以及所处的桥山山体与山前空间;建设控制地带是指包括桥山周围山体、沮水两岸沟峪、黄陵县城以及周围景区景点。

  第五条 黄帝陵保护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黄帝陵的义务,对损害、破坏文物和历史风貌、自然环境的行为有权阻止、举报。

  第六条 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协调黄帝陵保护、管理、规划、建设等重大事项,组织实施公祭活动。

  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黄帝陵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省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林业、旅游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黄帝陵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七条 延安市人民政府对黄帝陵的保护、管理和建设事项,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延安市人民政府设立黄帝陵管理局,负责黄帝陵的日常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八条 黄陵县人民政府行使对黄帝陵管理局的代管职能,组织、督促黄帝陵管理局及有关部门做好黄帝陵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等工作。

  第九条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场所。祭祀、参观活动应当庄严、有序,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

  第十条 黄帝陵保护区内的文物古迹和有关文献资料、书法作品等均属国家所有,受法律保护。

  黄帝陵保护区内的古树名木、桥山古柏林属于重点保护文物,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损毁。

  第十一条 在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损毁、移动文物;

  (二)挖砂取土、修建坟墓、排放污水、丢弃固体废弃物和其他可能损害文物安全的行为;

  (三)存放易燃、易爆、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四)在文物和保护设施、标志上张贴、涂写、刻划、攀登;

  (五)新建、改造、扩建与文物、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无关的建设工程;

  (六)设置户外广告,修建规划外的人造景点。

  第十二条 在保护范围内进行下列建设工程或者作业,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按照法定程序逐级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采取措施,保证文物的安全:

  (一)新建、改建、扩建文物保护建设工程的;

  (二)从事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

  (三)设置通信、供电、供水、供气、排污管线的;

  (四)实施环境绿化和美化工程的。

  文物保护建设工程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十三条 在建设控制地带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前,应当进行考古勘探和环境影响评价,并依法履行报批程序。

  建设控制地带的建筑物风格、色调应当与黄帝陵的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第十四条 黄帝陵生态环境保护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严格保护陵区植被和地形地貌,维护自然生态,陵区内严禁砍伐林木、破坏植被等破坏地形地貌的活动;

  (二)制定绿化规划,增加绿化面积;

  (三)林区禁止捕猎活动;

  (四)合理控制游客的数量,保持生态环境承载力平衡。

  第十五条 黄帝陵区应当保持宁静、肃穆,不得使用汽笛,不得利用敲鼓鸣钟进行经营活动,限制使用高音喇叭。

  第十六条 黄帝陵保护范围内的经营活动应当按照统一规划、方便游客的原则实施管理。

  举办大型活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

  第十七条 黄帝陵保护区应当加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制定防火措施,完善消防系统,提高灭火能力。
林区内禁止吸烟、野炊以及动用明火。

  第十八条 黄帝陵现有各类碑(碣)是珍贵的历史遗存,应当实施保护管理,古碑(碣)不得随意拓片、修饰和迁移。

  第十九条 黄帝陵保护区新立碑(碣)实行统一规划,分类管理。符合下列情况的,可以新立碑(碣):

  (一)国家主要领导人为黄帝陵题词;

  (二)纪念中华民族重大历史事件;

  (三)颂扬轩辕黄帝、中华文化的名家书法、绘画作品;

  (四)黄帝陵捐资、整修记载。

  第二十条 新立碑(碣)置放区域范围:

  (一)前条第(一)项碑石立于轩辕庙古柏院东侧;

  (二)前条第(二)项碑石立于轩辕庙古柏院西侧;

  (三)前条第(三)、(四)项碑石立于登陵道两侧或者轩辕庙碑廊。

  第二十一条 黄帝陵保护区新立碑(碣)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

  第二十二条 黄帝陵保护和建设等专项资金,必须按照统筹规划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二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捐赠的财物,应当用于黄帝陵的保护和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二十四条 对在黄帝陵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由黄帝陵管理局及时予以制止,并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有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人事部关于共青团中央“全国共青团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的函

人事部


人事部关于共青团中央“全国共青团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的函
人事部




共青团中央:
《关于申报全国共青团系统先进工作者人选的报告》(中青字〔1999〕167号)收悉。经研究,同意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共青团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为省部级荣誉称号,对获得“全国共青团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待遇。
附件:全国共青团系统先进工作者名单(略)



1999年12月8日